学工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动态 > 正文
学院研究生“‘羊’眉吐气振兴乡村”实践队举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04日 11:08  作者:莫昭毅,李嘉悦    编辑:周勤飞   审核:陈雪松,赵中权,文武    浏览次数: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深入推进,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力迈进。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畜牧科技人才,西南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羊’眉吐气振兴乡村”实践队,在暑期开展“我是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研思行”主题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前往重庆市大足区,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围绕黑山羊养殖产业,开展上游养殖屠宰、中游羊肉产品加工、下游羊肉制品贩卖的大足山羊全产业链专项调研、技术推广和产业帮扶等多项活动,助力乡村山羊养殖业振兴。

深入养殖一线,夯实担当使命

重庆腾达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大足黑山羊养殖企业龙头,承担运营国家级大足黑山羊保种场的重要任务,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合作发展模式,示范带动当地养殖户,以实现产、加、销等全产业链经营。腾达公司实施以畜牧养殖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发展方针,目前重点发展大足黑山羊产业。

7月16日活动团队的研究生党支部与大足黑山羊养殖合作社党支部开展联建、联谊活动,将组织生活会开在养殖一线,把党课讲到群众一线,通过支部交流提升党性修养,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弘扬建党精神,助力乡村振兴。保种场场长彭鹏向队员们介绍了近二十年来大足地区黑山羊产业的发展历程,并着重介绍大足黑山羊大数据中心平台:“近年来,随着智慧养殖技术的发展,公司保种场建设了智慧养殖系统,种羊配种分娩率从以前的60%上升到91%,存栏大足黑山羊种羊达到2000只,保种工作效率稳步提升”。

7月17日,实践队再次到达大足区重庆腾达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团队成员随着大足区农业农村委技术推广研究员黄德利以及公司领导、员工一同走进保种场参与一天的山羊养殖工作,针对大足黑山羊养殖新模式的深入交流,充分了解了大足黑山羊的养殖技术发展与现状,为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激发队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拓展品牌建设,开拓市场渠道

实践队深入开展了大足黑山羊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调研活动。7月20日至22日,团队成员从大足黑山羊产品销售端面临的切实问题出发,把论文书写在祖国大地上,对大足黑山羊旗舰店、大足黑山羊羊肉零售店、农产品市场个体经营户、黑山羊产品餐饮店进行了面访,从店面格局、消费人群、大足黑山羊羊肉特点、价格分布、经济效益等方面了解大足黑山羊的销售情况。大足黑山羊作为地方特色农产品,其餐饮业的发展有助于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遗传资源。在调研期间队员们发现了阻碍大足黑山羊产品销售的一些问题:季节影响导致一羊难求;价格浮动进而选择竞品;消费习惯无意购买羊肉等。指导老师与队员们就此类问题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把大足黑山羊与其他大足地区地方产品相结合,打破季节变化的束缚,同时积极探讨大足黑山羊产业从养殖屠宰、深加工、餐品体验、文化宣传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独特的地区名片,提高知名度与产品力”。

开展科技下乡,磨砺实践本领

西南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研究团队对大足黑山羊有着深厚的感情与扎实的研究基础,7月25日至27日,实践队结合前期工作,发挥专业优势,分批次前往大足区铁山镇、季家镇、珠溪镇、石马镇开展了科技下乡活动,队员们走进养殖圈舍,服务当地养殖户。长期以来,大足黑山羊饲养为“小而散”的粗放饲养模式,存在着规模小、不科学、不标准、粗生产、产量少、品质差等诸多问题。队员们进入不同农户养殖场中,先后测量上百只大足黑山羊的产肉性状,队员王磊、宋帅飞博士详细展示山羊人工授精技术,通过与养殖人员的深入沟通交流,推广合理饲料配方,宣传疫病防控知识,介绍智能化管理技术和理念,努力打通黑山羊养殖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推进大足黑山羊种群品质提升,为全区大足黑山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力量。

实践队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冒酷暑、战高温,用青春和汗水助力乡村振兴。今后,团队将继续坚持服务乡村振兴的信念,长期关注和参与大足黑山羊产业发展和研究,以振兴畜牧业为己任,勇挑重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